杨坤风波后,模仿者却更红了
记者:曹徙南
近日,网红组合“四川芬达”因其对歌手杨坤的夸张模仿而备受关注。尽管杨坤曾因侵权一纸诉状让“四川芬达”一度消失,但他们在5月21日复播,直播间在线人数开播即突破十万。这场直播不仅引发了网友的热议,也让“四川芬达”再次成为焦点。
“四川芬达”的创始人蒋飞跃和李皓自2025年起便涉足自媒体领域,后转型模仿秀。他们对杨坤的模仿虽与真人不尽相同,却因夸张的表演风格和恶搞内容在网络上迅速走红。其中,将杨坤与陈楚生合唱的《泥巴》改编成充满反差感的版本,更是让他们一战成名。

然而,杨坤并未对“四川芬达”的模仿表示赞赏。在今年3月,他向法院提起诉讼,要求“四川芬达”删除涉嫌侵权视频,并公开道歉。对此,“四川芬达”先是发布了原创歌曲《你礼貌吗》,后又发布道歉视频,表示希望杨坤能给他们一次机会。
记者注意到,尽管“四川芬达”在道歉视频中示弱,但他们的粉丝仍然对杨坤抱有不满。有人认为,杨坤作为公众人物,在互联网上的言行举止应更加谨慎。
模仿明星是否涉嫌侵权,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。有观点认为,明星作为公众人物,应以高收入为回报,让渡部分隐私和肖像权。而模仿者则通过模仿为正主反哺流量。在此背景下,模仿明星的现象愈发普遍。

山寨明星行业,是中国娱乐行业和县城经济发展的双重注脚。从最初的模仿秀,到如今短视频时代的兴起,山寨明星们找到了更多生存空间。他们不仅满足了人们对明星的需求,也为背后组织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。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新周刊 (ID:new-weekly),作者:曹徙南,编辑:L,校对:遇见